欢迎光临 安博电竞网站 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823380678
热门关键词:
安博电竞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博电竞网站

凤泉湖高新区:科创浪潮正翻涌

时间:2025-03-17 18:43:03 作者: 安博电竞网站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公布了2024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单,涵盖新能源、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其中,潮州凤泉湖高新区的广东佳宝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佳宝集团”)申报的广东省潮式蜜饯(佳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榜上有名,是潮州此次唯一一家获认定企业。

  这不仅是对佳宝集团创新实力的认可,更是凤泉湖高新区以科学技术创新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凤泉湖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人才引进等多维度举措,激发园区创新活力,优化园区创新生态。目前,园区共有投(试)产企业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公司36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公司数稳步增长,形成了“向高向新”的合力。

  走进佳宝集团凤泉湖厂区,传统食品与科学技术创新的融合气息扑面而来。一边,刚采摘的果子经过机械自动清洁洗涤、分级,缓缓流入腌制池;另一边,一箱箱印有“佳宝”商标的凉果制品在自动化分拣线上完成扫描、打包,等待装车发往全国商超,远销世界各地。

  作为广东饮食业的老字号,佳宝集团已传承至第五代。2023年6月,企业正式入驻凤泉湖高新区,致力于打造全国大型蜜饯加工生产基地。新厂区不仅为公司可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成为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的试验场。

  在科技与智慧的加持下,佳宝集团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实现了多项突破。10万级净化包装车间,远超国家标准,确保生产全程防尘、防虫、洁净作业;玻璃阳光房干燥生产线实现自动控温控湿,彻底告别“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年产量6000吨的全自动陈皮干燥生产线,则让生产效能和工艺精准度实现“双提升”。

  “新建设的自动起料及自动铺盘生产线,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佳宝集团负责人杨婉媛介绍,通过自动捞料起池机械化作业,凉果腌制行业正迈向智能化、标准化。

  AI技术成为佳宝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佳宝集团正加速将AI技术深度融入产业全链条,从生产制造到物流供应,全方位提升效率与品质。在生产车间,AI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了对原料及半成品的在线检测,能快速识别产品缺陷,确保不良品不流入市场。此外,企业还将借助AI技术分析生产和质量数据,精准识别潜在问题,推动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电商仓库,自动化分拣线成为效率提升的关键。拣货、扫描、称重、打包——一系列操作在传送带上井然有序地进行。企业电商主管陈淑娇介绍:“自动化分拣设备每小时可处理2500件以上,而传统人工每小时只能处理1000件左右。”通过“机器换人”,佳宝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大幅度的提高了分拣效率。

  从一颗果子到一片陈皮,佳宝的明星产品“九制陈皮”历经多重工序制成,每年销售量达1.5亿包。而这片小小的陈皮,还被赋予了更多可能,被制成陈皮梨膏润喉糖、维C陈皮含片、九制陈皮丹等零食,以及柑茶、菜肴、预制菜等品类,横跨多个领域。佳宝集团以陈皮为核心,延展出多款健康美味的新型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佳宝集团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公司向自动化、标准化、健康化升级,并利用现有原料基地的规模化供应能力,打造“产地直采—生产加工—终端销售”的全链路模式。

  “通过省工程研发技术中心认定,不仅是对企业研发能力的肯定,更意味着产业链协同创新有了更好的平台。”杨婉媛表示,目前中心已联合广东省农科院、华南理工大学等多家单位,组建了20多人的专家团队,聚焦功能性成分提取、配方健康化、果蔬原料高效利用等课题攻关。未来三年,中心计划牵头蜜饯凉果功能化、健康化标准的研究及制定,并开放部分实验资源,助力中小蜜饯企业提升标准化水平,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在潮州凤泉湖高新区,科学技术创新的浪潮蓬勃涌动。园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广东翔鹭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翔鹭钨业”)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专注地盯着控制屏幕。这里生产的是一种肉眼几乎看不到、比头发丝还细的前沿新材料——光伏用超细钨合金丝。

  “传统钨加工能耗高、污染重、产品的质量不稳定,一直是行业发展的瓶颈。”翔鹭钨业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戴湘平介绍。多年来,他和团队致力于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面对这一些难题,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实践,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不仅成功实现了钨工艺流程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还攻克了钨合金材料在特定领域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钨材料全产业链企业,翔鹭钨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和强大的研发能力,稳居行业领头羊。近年来,公司前瞻布局光伏用超细钨合金丝项目,成功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企业正全力推进年产300亿米光伏用超细钨合金丝建设项目。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翔鹭钨业深谙此道。近年来,公司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既有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毕业生,也有经验比较丰富的行业专家。他们在这里汇聚智慧,一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和园区都做出了不懈努力。”戴湘平表示,企业不仅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还通过提供存在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职业发展规划以及持续的培训机会,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入。同时,凤泉湖高新区积极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组织公司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论坛活动。

  除了创新企业,凤泉湖高新区还拥有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走进中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中心,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型“智能工厂”:卫生陶瓷洁具全链条智能化生产沙盘实现“无人工厂”演示,机器人轻舒长臂上演喷釉、打磨“独臂舞”,AGV自动小车沿着二维码轨道搬运重物……在这里,无论是自动化生产设备,还是MES数字化管理系统,都可为园区公司可以提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

  广东省科学院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中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创新中心主任徐永谦介绍,该中心重点围绕潮州市智能制造的应用需求、产业特色与产业集群,推动陶瓷、食品及食品加工装备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我们大家都希望为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徐永谦说。

  凤泉湖高新区科学技术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得益于管委会通过政策引导、梯次培育和平台打造等举措,持续增强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园区整体科学技术水平。目前,园区投(试)产企业50家中,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创新型企业9家。

  管委会积极宣传各级科技优惠政策,组织企业参加政策解读与业务培训,推动企业申报各类认定。企业内部设立研发机构,其中市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省博士工作站4家,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合力。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管委会积极搭建桥梁,带领企业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去年,管委会联合韩山师范学院召开校企对接座谈会,促成近10家重点企业与高校深度合作。目前,园区企业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汕头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合作范围涵盖人才、技术、信息等多领域。

  下一步,凤泉湖高新区管委会将聚焦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重,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管委会将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知识、技术与产业深层次地融合;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为公司可以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创新活动提供更优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