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愚史线的左宗棠从新疆凯旋而归,获封太子太保,成为大清最有权势的重臣之一。
就在他预备施展抱负之际,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打趣——1885年9月,这位力主海防的重臣与世长辞,而他曾竭力对立的李鸿章则掌控了大清海防大权。
谁能想到,便是这两个人的此消彼长,彻底改动了大清及整个东亚的前史走向,在甲午战役惨败29年前,左宗棠曾写下一句预言:倭寇不灭,我国不宁,这位清代名臣好像预见到了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说起左宗棠,很多人的榜首印象便是克复新疆。的确,这是他最为人熟知的功劳。但其实,他的才能和视野远不止于此。
1867年,他在福州兴办的船政书院和船厂,是我国近代榜首所正规水兵校园和大型现代化造船厂。
北洋水师是晚清洋务运动的自豪,曾被誉为亚洲榜首、国际第六的海上力气。
北洋水师的主力舰艇大多从英德等国购买,技能的确不差。但问题就在于,咱们只买了硬件,却没能把握核心技能。舰炮、鱼雷、发动机等核心部件全赖进口,一旦战时供给中止,修理都成问题。
北洋水师每年拨款高达800万两白银,这在其时是一笔天文数字。但是,真实用于军舰制作和练习的只要一小部分,很多资金被层层剥削。
假设左宗棠没有在1885年逝世,而是顶替李鸿章掌管北洋水师,前史或许会朝着彻底不同的方向开展。
左宗棠是出了名的务实派,他在新疆和陕甘剿匪期间,对戎行练习极为严厉。他的名言不操不练,不练不精,不精不强,足够体现了他的军事思想。
左宗棠终身以廉洁著称,他在任何岗位上都严厉打击。最著名的比如是,他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时,发现手下一名将领贪婪军饷,二话不说就砍了他的脑袋。这种大刀阔斧的风格,让他手下的戎行纪律严明,战斗力极为强悍。
假如甲午海战的结局被改写,我国没有惨败,而是打败了日本,那么整个东亚的前史格式或许会产生天翻地覆的改动。
甲午战役的成功,是日本走向军国主义路途的重要起点。经过这场战役,日本不只获得了巨额赔款,用于开展军工和重工业,还大大增强了军方在国内政治中的影响力。
左宗棠在1885年的离世,让咱们永久无法知道他会怎么改动北洋水师的命运。
左宗棠与北洋水师,就像两条永久无法相交的平行线,留给后人无限的幻想空间。